两个月前因抄袭剑拔弩张如今却“握手言和”,吉利、长安是啥操作?|快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5-10 14:02:18

潮新闻 记者 陈晓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5月9日,之前还在某新车涉嫌设计抄袭事件上剑拔弩张的长安和吉利,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2月底,吉利与长安曾爆发过一次抄袭风波。长安汽车给吉利汽车发去了律师函,称日前吉利发布的“银河之光”概念车涉嫌抄袭长安的设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之后,吉利发布声明称,该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转发该声明时称:“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曾经剑拔弩张的两家车企,究竟是什么原因握手言和?

5月9日晚,在双方宣布战略合作后,杨学良在其个人微博主动提及了此前的抄袭争议。他表示:“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前面因为双方工作层面沟通不及时产生误解,经过网络放大后给业界带来误导,凸显了充分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未来双方将加强紧密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吉利方面的人士,对方表示:“没有什么可以解读的特殊背景。”言有尽但意无穷,吉利、长安此举的背后,不乏共同提振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之意。

一家是民营巨头,一家是国企龙头,如今已经坐在一起,探讨如何联合做大做强。根据浙江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直呼看不懂两家合作的意义在哪。虽然双方合作的内容笔墨不多,但是关键词给得非常精准: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实际上,早在2016年,吉利与长安便携手在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领域合作,双方联合增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借力科力远作为国际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以期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与发展。此次牵手,双方再度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海外拓展等几个关乎着车企未来命运的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或将开启一段新模式的探索与示范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吉利和长安的合作重点还是会从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长安汽车擅长垂直整合,吉利汽车擅长合纵连横,此次合作双方应汲取互相优势,建立起更加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国内自主品牌之间的技术合作一直停留在‘雷声大’的水平,如果双方能真正地拿出合作诚意,让框架协议推进下去,相信能够推动中国品牌向上!”杭州新能源汽车资深人士钟近表示,中国汽车品牌需要提升品牌价值,也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机会窗口就在这两年。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对国产汽车品牌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无与伦比的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新闻推荐